:::

FIHRM-AP第六期新訊—如何與社群建立有效的合作關係—ICSC工作坊紀實

「建立有效合作關係:博物館、社群、人權 」工作坊於11月8日在國家人權博物館 舉辦,與會者於工作坊中一同合影。(照片提供:FIHRM-AP)

「建立有效合作關係:博物館、社群、人權 」工作坊於11月8日在國家人權博物館 舉辦,與會者於工作坊中一同合影。(照片提供:FIHRM-AP)

作者介紹:陳安,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研究生


如何與社群建立有效的合作關係—ICSC工作坊紀實

在人權倡議實踐中,博物館、人權工作組織如何找尋應對話之社群,並與之互動與合作,為社群參與之重要課題,本次FIHRM-AP年會也從此議題出發,以「建立有效合作關係:博物館、社群、人權」為題舉辦工作坊,邀請國際良知遺址聯盟Linda Norris擔任工作坊引導者,帶領與會者了解自身博物館的社群網絡與人權議題,並為博物館創建社群合作計畫。

國際良知遺址聯盟成立於1999年,以串連歷史遺址、博物館、記憶機構網絡為宗旨,透過全球與區域間的協作,共同省思過往的歷史傷痕,促進當代人權運動。Linda Norris在聯盟中引領多項計畫,如重新詮釋非洲第一個世界遺址「格雷島奴隸城堡」等,本次工作坊,Linda Norris也以許多國際良知遺址聯盟合作計畫為案例,分享社群參與和人權倡議的多元方法。

工作坊引導與會者將組成社群的地理、身份、喜好與共同愛好三項要素交集討論,找出與自身博物館相關社群,並向與會者分享。(照片提供:FIHRM-AP)

工作坊引導與會者將組成社群的地理、身份、喜好與共同愛好三項要素交集討論,找出與自身博物館相關社群,並向與會者分享。(照片提供:FIHRM-AP)

認識自己,找到社群!

「你來自哪裡?什麼樣的食物會讓你想起家鄉?」工作坊一開始,Linda Norris便以此提問來進行自我介紹互動,一方面讓與會者們更加認識彼此,也作為理解社群的暖身操,從對自我身份與認同的描述,進一步思考「社群」之定義。那究竟何謂「社群」?社群可被理解為具有共同特徵且組成複雜的一群人,由地理(geography)、身份(identity)、喜好與共同愛好(affinity)三大要素組成。與會者們也從上述三面向,結合自身博物館使命宣言、地理位置,以及歷史脈絡找出博物館主要的合作社群,以及尚未建立合作關係之社群,其中,發起泰國藝術大學考古學系Phrae Sirisakdamkoeng助理教授提到,泰國軍隊是計畫一直未建立合作關係的社群,但礙於權力不對等現狀,難以有對話機會。臺灣的國家人權博物館館員則提到,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一直為館方長期合作之社群,目前也積極與兒童社群互動,推展兒童人權教育,傳遞當代人權理念。

公民參與階梯模型的指標由下而上分別為操縱、教化、告知、諮詢、安撫、夥伴關係、授予權力、公民控制 ,Linda Norris向與會者說明著模型定義與重要性。(照片提供:FIHRM-AP)

公民參與階梯模型的指標由下而上分別為操縱、教化、告知、諮詢、安撫、夥伴關係、授予權力、公民控制 ,Linda Norris向與會者說明著模型定義與重要性。(照片提供:FIHRM-AP)

當博物館找出相關社群後,如何與社群建立信任關係為合作關鍵,Linda Norris分享了Sherry Arnstein提出的公民參與階梯模型(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包含從初期社群無實質權力,只受單方面的操縱與教化;中期則是形式上的參與,例如收到通知、表達意見(諮詢),在決策中發揮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後期成為夥伴關係、社群擁有決策與主導的權利,並請與會者反思自身的合作社群位於哪一階段。最後,Linda Norris強調,博物館不應將自身定位為提供者來思考要提供何種資源予社群,而是要與社群一同創造實踐。

主動出擊!拉近博物館與社群關係

工作坊後半部,Linda Norris向大家分享了不同博物館、組織在面對人權議題的創新方式,如由俄羅斯地方人士發起的Last Address Project,以「一個名字、一個生命、一個標誌」為宗旨,尋找史達林執政時期之政治受難者曾居住的地方,並在這些地方掛上紀念牌,牌中標示受難者姓名、身份、生卒年,以及何年獲得平反,使大眾得以了解此處曾經有人權受難者居住著。計畫以此種形式推動大眾的人權教育,並向大眾訴說人權侵害記憶並未因時間而消逝,而是永存於社會中。柬埔寨的Youth for Peace計畫則是一項社區大屠殺記憶的倡議計畫,由青年與紅色高棉政權下的倖存者合作,將大屠殺場域轉變為對話、紀念與推動和平的學習中心,其中,計畫曾舉辦藝術工作坊,引導倖存者透過繪畫呈現其苦難經驗,開啟與過去記憶的對話,並舉辦展覽向大眾展示倖存者之創作,使記憶與當代產生連結。

與會者透過小組討論,為各自博物館發想社群參與計畫,並分享討論成果。此圖為Voices of Women Media總監Pooja Pant講述著其小組針對加害者社群的討論狀況。(照片提供:FIHRM-AP)

與會者透過小組討論,為各自博物館發想社群參與計畫,並分享討論成果。此圖為Voices of Women Media總監Pooja Pant講述著其小組針對加害者社群的討論狀況。(照片提供:FIHRM-AP)

在不同案例的刺激下,與會者們開始進行小組討論,思考博物館可透過何種計畫來與鮮少在博物館中現身之社群進行合作參與,Voices of Women Media總監Pooja Pant向大家分享,在工作坊小組討論中,討論了與加害者接觸的可能性。然而由於各地加害者脈絡皆不相同,較難找到解決方案。不同與會者也認為加害者一直都是社群參與中難以接觸到之族群,Linda Norris便分享西伯利亞一座監獄曾引導獄卒與囚犯一同對話的案例,提供與會者更多思考與探索之空間。

結語

隨著2022年博物館新定義中對於「社群參與」的重視,當博物館面對層出不窮的人權侵害事件時,如何透過社群參與、合作,納入多元觀點,一同推動人權倡議,為博物館不斷思考之議題。透過此次工作坊,我們得以了解如何找尋與自身博物館、組織相關之社群,理解與社群建立合作關係的原則與方法,而與會者們也在工作坊中相互討論、交流與分享彼此對於社群合作之想法,創造更多有效實踐社群合作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