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HRM-AP第八期專文—柬埔寨地雷博物館:一顆地雷、一條生命

作者:比爾·莫斯

比爾·莫斯(Bill Morse)和妻子吉兒(Jill)定居加州棕櫚泉市20 餘年。2003 年,他們聽說了阿基拉(Aki Ra)這個人,知道他在柬埔寨境內拆除清除地雷,因此受到啟發,根據美國慈善機構分類的 501 (c)(3) 規定,創立了地雷解除基金會(Landmine Relief Fund)來支持阿基拉。由於阿基拉收養二十多個孩子,莫斯經常前往柬埔寨幫忙。2007 年,政府下令終止阿基拉的排雷工作,夫妻倆便協助成立非政府組織—柬埔寨自主排雷(Cambodian Self Help Demining,CSHD),這個組織之後於 2008年取得政府許可。2009 年,莫斯和妻子直接搬到柬埔寨持續協助,由吉兒輔導組織運作與計畫。 

柬埔寨地雷博物館與阿基拉

阿基拉生於 1970 年,在柬埔寨不遺餘力地清除地雷,讓居民免於地雷危害,事蹟廣為人知。他 5 歲時在紅色高棉(Khmer Rouge,亦作「赤柬」)政權下被帶走,跟著不同軍隊活動近 35 年。1990 年代初,他與聯合國合作清除吳哥窟周圍的地雷,並於 2007 年創立柬埔寨地雷博物館(Cambodia Landmine Museum)與救濟中心,又於 2008 年成立柬埔寨自主排雷組織。2023 年起,他從排雷工作第一線退居幕後,全心經營博物館,教導柬埔寨人地雷相關知識。

 


柬埔寨地雷博物館:一顆地雷、一條生命

戰時居民自製義肢

戰時居民自製義肢

一、彈如雨下:越戰及紅色高棉的崛起 [1]

美國於 1960 年代中期因越戰而轟炸柬埔寨,目的是限制北越部隊行動,因其修築軍事道路直穿寮國與柬埔寨,將士兵和物資從北越送到南越。1970 年以後,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和國務卿季辛吉加大力道轟炸該地。1965 至 1973 年間,總共有超過 65,000 次轟炸,投擲炸彈數量超過 300 萬噸。此等規模的轟炸造成柬埔寨國內局勢動盪,導致政府於 1970 年遭到推翻。1975 年 4 月 17 日,紅色高棉佔領首都金邊,鼓吹激進毛派思想,主張讓柬埔寨回到過往農業社會結構,誓言消除中上層階級。

紅色高棉以清洗種族名義,殺害將近 200 萬人。這段期間離散的柬埔寨人逃往越南,轉為支持越南軍隊,在該軍幫助下,於 1979 年 1 月 7 日終於推翻紅色高棉政權。整場鬥爭持續將近 20 年,其中常見武器就有地雷,當時埋下數百萬枚,卻沒有記錄任何一顆的確切位置。

1990 年代末期,紅色高棉領導人波布逝世,鬥爭隨之落幕。殘餘紅軍全數向柬埔寨軍隊投降,但在戰時埋設的百萬枚地雷,仍持續威脅著柬埔寨人民的安全。

阿基拉

阿基拉

二、柬埔寨地雷博物館—源起

柬埔寨地雷博物館成立於 1990 年代初期,透過一名男孩被迫從軍的故事,讓民眾認識地雷和未爆彈的恐怖。這個男孩叫做阿基拉,5歲時因為紅色高棉施行種族滅絕政策,他從家人身邊被帶走,10歲成為童兵。紅色高棉在 1975 至 1979 年間統治柬埔寨,阿基拉就在當局的激進共產主義下從事武裝行動,直到後來遭俘虜,被迫加入越南軍隊。1989 年越南人離開柬埔寨後,他轉入柬埔寨正規軍。1990 年代初,他開始拆除地雷,並發現自己很擅長移除這些危險的武器,因為自己過去就曾佈下當中的許多枚。從此他開始努力找出所有地雷,也經常與當地村民和警方合作,目標更是日趨明確—「同胞可以安心在我國生活」。

阿基拉最初成立的博物館位在暹粒河沿岸的同名城市—暹粒,當時靠木材搭建,周圍有柵欄。阿基拉只要得知哪裡有地雷,就會前去清除,且都徒手進行,或用自己開發的技術將其引爆。但因為他沒有政府許可的執照,偶爾會和地方政府單位發生衝突。當時不是只有他一個人在鄉下排雷,而且經常傳出有人在過程中炸傷或致死。 

他在過程中也遇到許多孤兒,還有遭棄養的兒童,以及因地雷致傷的人。他把這些人帶回家,讓他們吃飽穿暖,供他們就學。

2007 年,因為土地所有權問題,加上阿基拉自行回收的彈藥及器械都未經過政府檢查,以確認安全無虞,導致博物館勒令關閉。之後在一個加拿大組織協助下,搬遷到大吳哥區域內的女王宮寺廟附近新建館舍,收容了數十名孤兒及棄養兒童,其中許多人都是地雷受害者。直到 2018 年,政府開始取締未持執照的收容單位,所有住在博物館的孩子不是回到原本家庭,就只能轉移到政府核可的設施。 

三、制度化歷程:柬埔寨地雷博物館及其姊妹組織

比爾·莫斯

比爾·莫斯

2003 年,地雷解除基金會馳援

阿基拉若要申請執照,就必須成立非政府組織,並獲得政府核可。2003 年,美國陸軍退休軍官莫斯聽說了阿基拉的事蹟,知道他之前是紅色高棉的士兵,專門徒手清除地雷,莫斯便和妻子吉兒前往柬埔寨暹粒,找到阿基拉,深入了解他的工作。他們見過阿基拉之後,便返美成立地雷解除基金會,持續支持阿基拉的除雷工作,這個單位屬於美國 501 (c) 慈善機構,總部位於加州棕櫚泉。

比爾·莫斯妻子吉兒

比爾·莫斯妻子吉兒

2008 年,相繼成立姊妹組織—柬埔寨自主排雷

阿基拉在地雷解除基金會協助下,申請到政府許可證,終於能在體制內執行工作,並成立排雷小組。經由基金會籌措資金,阿基拉到英國接受正規訓練,取得專業除雷認證,持續充實專業技能,終於說服柬埔寨政府認可他為合格的專家。經政府核發許可後,柬埔寨自主排雷於 2008 年正式成立,阿基拉在 2009 至 2023 年間擔任此非政府組織的負責人,並在退休後專心經營地雷博物館。

 

四、排雷之餘,傳授相關知識

柬埔寨境內除了滿佈地雷,還有許多未爆炸彈、炸彈、迫擊砲、火砲等戰時的爆裂物,經常發生人員傷亡,且不分男女老幼。1990 年代,每年死傷人數高達 1000 多人;直到 2023 年,這個數字降低到 40 以下。這有賴於持續排雷,搭配相關教育,才得以大幅減少傷亡人數。 

 

階段一:清除雷區
柬埔寨自主排雷目前已備有一支排雷小組,兩支爆裂物處理小組,以及一支爆裂物風險教育小組,專門在村莊和學校開課,教導當地人識別、標記、回報可疑物品。直至今日,排雷小組已經清除至少 250 個雷區,覆蓋土地面積將近 900 萬平方公尺。對於上萬名居民來說,當初會直接危害生命的土地,現在終於能再次踏上。

柬埔寨自主排雷從 2008 年開始清理雷區,大部分都在泰國及柬埔寨邊境,因為美國曾於 1965 到 1973 年大量轟炸當地,紅色高棉軍隊也曾在這一帶挖戰壕駐紮,根本很難搭建民生基礎設施,直到 1990 年代末期戰事停止後才開始有建設。以一個小村莊為例,村長董同(Dong Tong)就曾請排雷組織幫忙搭建小型木造學校,由村裡唯二能夠讀寫識的婦女擔任教師。團隊花了將近一個月,用木材搭建簡陋校舍,地面都還是泥土地,再由地雷解除基金會支應文具用品,也補貼老師少許薪水。一年之內,新任的教育部長下令將這所學校納入國內院校體系,也包含其他同樣是用木材建造的校園,並聘請認證教師任教,讓學生能加入正式學制。

階段二:偏鄉辦學,2019 年成立另一個非政府姊妹組織—偏鄉學校扶助組織
地雷解除基金會長期協助排雷組織在偏鄉辦學。2018 年,由於辦學計畫的規模已經可以自成一個非政府單位,於是獨立在排雷組織之外,於 2019 年成立偏鄉學校扶助組織((Rural School Support Organization,RSSO)。截至 2024 年 4 月,該協會已在 7 個省份開設 32 所學校,供 4,000 多名小學生就學,也在許多村莊規劃一公頃的校地,等到村莊取得辦學許可後,由地雷解除基金會募資搭建校舍,添購課桌椅、黑板、以及教科書,並提供所有學生文具用品。光是搭建一間校舍,有 4 間教室且配備齊全,就要花費約 3 萬美元。


2019 年,該協會提出「 The Together Project 」協作計畫,利用教學農場教導大眾種植有機作物,包含水耕作物、溫室植栽、室內菇類等,並由地雷解除基金會出資,所有課程都免費。提案者當年就是在地雷博物館長大,後來畢業於皇家農業大學,現在也負責經營該單位。

五、柬埔寨地雷博物館現況

博物館園區內有個池塘,四周由展館環繞,池塘中央有座涼亭,由玻璃帷幕搭建而成,裡面存放了數千枚來自俄羅斯、中國、美國、東德、越南、柬埔寨、前蘇聯等地的地雷,都已經由阿基拉和團隊解除引信。

館內陳列的地雷

館內陳列的地雷

館內陳列的地雷

館內陳列的地雷

柬埔寨地雷博物館入口處

柬埔寨地雷博物館入口處

造訪博物館的旅客絡繹不絕,對館方造成挑戰,因為若要訴說故事,多少種語言都不夠。館方起先推出書面導覽,共有 7 種語言。現在,每個展間都有二維碼供掃描,分別以英、法、中、德、義、西、俄文介紹,加上導遊以柬埔寨語或英語導覽,介紹柬埔寨境內的衝突,使用地雷的情形,其他戰時的爆裂物,以及當地居民長期遭受的威脅。

此外,給柬埔寨國民的導覽內容和給外國旅客的不同。若是外國人,會聽到柬埔寨地雷的歷史和排雷過程。但當地人聽的則是地雷風險宣導,告訴他們若到郊區去,有哪些注意事項,如何辨識潛在風險,進而標記和回報窗口。

阿基拉的孩子

阿基拉的孩子

六、博物館面臨的挑戰與未來

柬埔寨的目標是 2030 年底前清理完所有已知雷區。在那之後就是全國各地的未爆彈,數量落在數十萬至數百萬枚不等,即便今日,許多國家都還在清除 1918 年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未爆彈,且工事將持續多年。

柬埔寨內戰直到 1990 年代末期才結束,經歷那段時期長大的人,至今都還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柬埔寨從未對任何人宣戰,人民卻飽受近 35 年的戰事摧殘,只因捲入美國與越南的紛爭。這樣的創傷若沒有專業協助,幾乎很難自然平復。 

柬埔寨地雷博物館提出前車之鑑,希望大眾了解戰爭對於孩童造成的影響之大,尤其用到地雷的話更是如此。對一個孩子是這樣,再乘以數百萬倍,就不難想像柬埔寨過去 60 多年來的光景。這間博物館本身很單純,有個人創立它,訴說個人故事,並鼓勵旅客把故事帶回家,希望讓各國永遠不再使用地雷。這個博物館能夠落成,加上後續營運,都是因為有捐款和門票收入,並沒有政府或大型基金會的百萬美元贊助。但正因為它本質單純,更能讓各地旅客產生共鳴。

柬埔寨政府核准博物館設立之後,後續與國內許多排雷單位緊密合作。阿基拉也因其努力獲得許多國際組織表揚。2010 年,他獲選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年度英雄,當時有上萬人因各項傑出貢獻而提名,阿基拉就是獲得殊榮的最後十人之一。2012年,阿基拉更榮獲韓國萬海和平獎(Manhae Grand Prize for Peace in South Korea)。

有人曾問我是不是柬埔寨人(即本文作者莫斯,本身有歐洲血統),我當時回答是,我同時也是美國人、德國人、中國人、澳洲人、俄羅斯人;我就是這座星球的孩子。我也反問那位同學,問她同不同意我說的,她說她同意。所以我就告訴她,她就像是我的姊妹,她也可以把我當作兄弟。如果你的兄弟跌倒了,你會很自然想要伸手拉他一把;我們在柬埔寨地雷博物館做的就是這些事。


[1] 紅色高棉政權受毛澤東思想影響,提倡農業社會主義,秉持激進思想,採行一黨專政,反對現代都市建設與西方思維,沒收一切私有財產。 《紅色高棉的起源》,美國大屠殺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