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MBTI——交織在多重、橋接、轉變與認同之間的生態系」國際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
延續2024 年「文化的軌跡——文化價值的辯證:對話與實踐」的討論,本次國際學術研討會提出「文化MBTI」作為一種跨學科的思考框架,進一步探索文化在當代表現中所展現的多重面向與路徑。 ...
May 22, 2025延續2024 年「文化的軌跡——文化價值的辯證:對話與實踐」的討論,本次國際學術研討會提出「文化MBTI」作為一種跨學科的思考框架,進一步探索文化在當代表現中所展現的多重面向與路徑。 ...
May 22, 2025無聲的侵蝕:博物館與環境正義 編輯的話 當今劇烈環境變遷與極端氣候對社會、經濟和環境方面造成了壓倒性的影響,如何透過博物館與敘事的力量,善用資源及工具,提升大眾對環境危機的認識,已成為當前應對環境和氣候議題的重要課題與公共責任。 本期以「無聲的侵蝕:博物館與環境正義」為主題,探討博物館與資料館如何發揮教育及推廣優勢,提升大眾對於環境汙染及氣候變遷的意識,促進反思與對話,並激發積極行動的可能性。此外,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上,視覺敘事展現出影像強大的號召力與情感力量,有效喚起外界對當地...
October 18, 2024頑固的抵抗:戰火與衝突下的博物館 編輯室的話 亞太區域因其地緣和政治環境的複雜多變,頻繁發生區域衝突及人權侵害等事件,因而不斷面臨著流亡與移動的命運。他們的故事,藉由藝術展覽、與博物館合作、策動社群的力量,被記錄和傳播,展現出強韌而頑固的決心,這些合作有時來自典型的博物館機構,也有個人發起的非典型博物館。 本期五篇文章,分別談及緬甸、西藏、香港、柬埔寨為抵抗人權壓迫而起的計畫,不僅揭示了戰火與衝突下博物館的堅韌與創新,更呈現了這些機構如何成為流亡者與受壓迫者的聲音,透過藝術與記...
Auguest 26, 2024勇敢的發聲:再現LGBTQ+與衝突下的女性 編輯室的話 亞太地區各國對於多元性別共融、同性婚姻法制化的推展進程,因文化及社會背景而有所差異。紐澳早先在2013與2017年同婚合法化,臺灣則是在2019年在亞洲先行法制化,尼泊爾在2023年11月承認同性婚姻,泰國於今年3月底通過。此外,印度、南韓、日本等國家仍透過法院訴訟、釋憲等途徑,推動同婚合法的可能。然而,法律並不能直接消弭社會對於少數的污名與偏見,如何推進公共社會的多元性與包容性,應是當代博物館無法迴避的責任與課題。 ...
April 17, 2024主題:FIHRM-AP共振人權年會的激盪與迴響 編輯室的話 2019年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第25屆京都大會中,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FIHRM)創辦主席David Fleming,宣布亞太分會(FIHRM-AP)正式成立,作為亞太地區人權議題的社群平台,期許它主動串聯博物館與NGO組織,鼓勵透過共享、合作、學習涉入敏感且爭議的複雜議題,且積極採取行動。 作為亞太分會的總部,臺灣的國家人權博物館在2020年透過「亞太地區人權議題與相關NGO資源盤點調查案」及「亞太地區人權相關...
November 27, 2023普遍人權究竟從何處開始呢?在小地方,離家近處[...]” – 艾莉諾·羅斯福,1958年 日期:2023年11月15日 時間:中歐時間(CET)15:00-16:30 演講者:Henry McGhie(Curating Tomorrow)、Jane Klinger(ICMEMOHRI主席)、FIHRM(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 為慶祝《世界人權宣言》發表75週年,並在12月10日人權日的背景下,ICOM將舉辦一場網絡研討會,旨在鼓勵有意義的行動,...
November 14, 2023由國家人權博物館統籌、輔仁大學博物館所協力規劃,本次FIHRM-AP年會以「共振人權」為號召,11月6日至11月7日,共有三場專題演講、十六篇論文發表,發表者來自台灣、日本、印尼、尼泊爾、印度、泰國、越南、澳洲、阿根廷等多國的研究成果,於台灣大學霖澤館國際會議廳進行。11月8日上午則邀請國際良知遺址聯盟(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Sites of Conscience, ICSC)以「建立有效合作關係:博物館、社群、人權」為主題的工作坊討論博物館中的公眾參與,激盪想法...
November 06, 2023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FIHRM-AP)2019年9月於ICOM京都大會成立,作為一個串連國際及亞太地區博物館和人權相關組織的平臺,透過亞太分會會員的策略合作與資源連結,建構以人權為核心的博物館價值,共同推廣人權教育及推動當代人權理念。2023年FIHRM-AP首度於台灣召開年會,本次以「共振人權」為號召,博物館、關心人權議題之組織單位及各界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參與出席,藉由本次跨領域、跨國際的交流機會,進行案例發表及經驗分享,激發對於人權教育推廣、社群合作、移動人權、負面遺產和跨領域的新思...
October 25, 2023主題:以博物館為途徑實踐原住民族文化復振 編輯室的話 博物館作為一種途徑(approach),指的是利用博物館本身及其各種技術,例如蒐藏、研究、策展與推廣,達到特定目的。在本期命題下,我們希望討論如何藉由「博物館為途徑」實踐原住民族文化復振。根據聯合國統計世界上有超過4.76億原住民生活在超過90個國家,佔全球人口的6.2%,以臺灣內政部2022年統計原住民佔全國人口的2.51%。長期以來,許多原住民族存有的不同語言、文化、信仰和知識體系受到殖民政權的侵害,其價值觀、權利與土地正義亦...
Auguest 27, 2023